木偶哥 发表于 2023-10-3 22:13:45

​龙坪振兴看今朝

龙坪振兴看今朝
吴为民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相连,家国同庆,节日气氛分外浓郁。回到故乡,眼前一亮,此情此景,赏心悦目。我心中的感觉真是爽!爽!爽!连接江北一级公路的环镇路——江堤路全部油化,整个镇的大小街巷,公厕一新,龙坪老百姓眉开眼笑。从江堤眺望小镇美丽倩影,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思接千载,浮想联翩:龙坪镇位于长江北岸,古称鸿脑洲。《海隅集》云:“龙坪古鸿脑洲也,江心者曰新洲。”因江堤多次溃口,冲成许多龙凼,故龙坪别名‘龙坑’。

明嘉靖时龙坪为景王封地,景王抚臣认为‘坑’字不详,逐改‘龙坪’。龙坪地处水浒,为吴楚要害,兵家必争之地,广济县治两次迁到龙坪。一是南宋嘉熙中,二是民国龙坪新洲人王鹤山任民国末代广济县长时。同时龙坪也有二次兵祸,焚毁龙坪。据史料记载,一是公元1644年,南明马士英、阮大铖乱政,左良玉以清君(福王)侧为名,由武昌放兵金陵,沿途烧杀,龙坪灰烬,沦为废墟。另一次是清末十年间(1854-1864)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清军鏖战黄广,大战万丈湖,龙坪上街全毁。龙坪镇历史悠久,南宋时始兴盛,南宋时龙坪繁华胜过武穴,南宋嘉熙中广济县治迁鸿脑洲(龙坪),鸿脑洲土贡漕粮发往下游,比武穴缩短40华里。邻近州县货物,经过水陆源源而来,汇集到鸿脑洲塌房(仓库)交兑,鸿脑洲一时转输冠于全县,声名盖过武家穴,故广济民谚云:“先有鸿脑洲,后有武家穴。”的说法。

到明成化、弘治年间龙坪漕运兴盛,龙坪镇富甲一方。龙坪是明代景王封地,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6),龙坪漕运兴盛,龙坪编户三千七百有奇,土著累千金者不可胜数。而远方富商大贾,舟车辐辏,往来频繁。纵观龙坪历史,明嘉靖至清中叶(康乾盛世时),龙坪最盛,龙坪街西起牌楼下,东止章兴垸,绵亘5华里。地处内湖外江的陶家埠码头,是粮房遍布的处所,广济县水陆运输的粮赋全部交纳龙坪。明代龙坪陶家埠粮房,储存着“南米”和“北米”。“南米”作为军饷转运到“荆州仓”,而“北米”大量由万丈湖、连城湖、城塘湖、太白湖的北江(华阳水系)转运长江走下游,过运河到京师。龙坪镇义商熊百万就是由贩运黄广稻米而致富,龙坪镇上街“仓门口”因明清官仓而得名。明清龙坪镇“三阁一院”,见证千年龙坪文化鼎盛,明清时有万历进士胡士容的太仆藏书阁,清朝会元金德嘉的白堂藏书阁,两阁藏书均达万卷以上。

特别是明嘉靖、隆庆两朝,学子讲学盛行,龙坪镇黄梅学者瞿九思创办的江汉书院和官办的江心阁建筑富丽堂皇。随着龙坪内湖外江水运优势渐衰,龙坪经济下滑,人去楼空,繁华不再。近年来,乡村振兴东风强劲,龙坪镇党委书记胡超,镇长李翰等党政主要领导及一班人,争取市委、市ZF主要领导及市直各部门鼎力支持,龙坪镇枯树发芽,再展英姿。金德嘉故居和熊百万故居修缮一新,金家龙凼风景如画。大型绿色造船厂成功落户龙坪,作为将来龙坪支柱产业,必将支撑起龙坪镇的经济大厦。身处武穴,心系龙坪,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坪人,希望龙坪镇党委ZF依托好龙坪明清老街,通过招商引资把龙坪镇打造成鄂东影视城,为龙坪镇经济再注入一股源头活水。是长江孕育了龙坪镇。龙坪镇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江水的浸润,才如此淳厚绵长。江水“柔中带刚”的秉性,塑造了龙坪人智慧灵巧,刚毅果断的性格。江水的灵光,铸就了龙坪历史文化的荣光和现实的辉煌。

素材来源:武穴文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坪振兴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