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历史] 武穴太平十八堡壮烈抗战史

[复制链接]
查看7255 | 回复0 | 2023-5-10 15: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山擒谍
彭卫华   吴学书

[背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历史,不能忘记;英雄,不能被遗忘。革命先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烽火岁月里,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挺起国家和民族的铮铮铁骨,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盛世繁华,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946年7月,鄂东独二旅在完成掩护突围任务后,奉命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继续牵制敌人。他们孤悬敌后,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成为大别山抗敌的中流砥柱。牵制了10倍于己的强敌达半年之久,同敌军发生有记录的较大战斗34次,毙敌俘敌约2000人,鄂东独二旅主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中原突围的硝烟散去已经70多年了,但鄂东独二旅那悲壮的一幕仍在时时激荡着人们的心弦,受到后人的纪念与崇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红色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弘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沿着革命烈士开辟的复兴之路接续奋斗,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续写先烈的梦想与荣光。

本文故事的发生地在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市)太平十八堡。太平山地处大别山南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广济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策源地。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一块红色堡垒,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张体学、赵辛初、黄宏伸等,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红色故事和战争传奇。
640.jpg

(一)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46年8月底。

太平山的清晨,云雾缭绕,群峰突起,若隐若现,声声鸟鸣穿雾而来。此时,中原突围后鄂东独二旅政委张体学带着30余人的队伍,风尘仆仆,悄然来到太平十八堡,一行人又累又饿,面露疲惫。十八堡党组织迅速将张体学一行安排到红色保垒户和群众基础好的老百姓家驻扎休整。在那困难时期,见到首长和新四军的到来,党员干部就像无娘的孩子找到亲娘一样,老百姓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热泪盈眶。十八堡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男人们为新四军站岗放哨,女人们为战士们洗衣做饭,还推谷磨米为他们预备干粮,就连保、甲长也自觉对敌人封锁消息。当地百姓都拿出自己家最好吃的东西招待新四军。张体学和新四军也为当地百姓砍柴、挑水、打扫房屋,还到田间地里帮农户干活。

新四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连吃饭也给钱。在当地宣传动员群众,发展群众武装。还教唱红色革命歌曲。如《庆祝苏维埃》:“五月榴花遍地开,鲜红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闹革命》:“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广济县里闹革命,工农群众都起来。打倒豪绅和地主,工农政权建起来,英雄好汉站起来,红旗滚滚过山来……”;《送郎歌》:“情郎你要走,与妹握握手,抗战救国有前途,伙伴青年们,穿了头唉哟。抗战莫思家,日本定打垮,消灭日本再请假,请假与妹成婚配,唉哟。”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一段段军民情深的佳话广为流传。至今,许多人还记得流传已久的革命时期的民间歌谣。

一天深夜,太平山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地动山摇。在山上放哨的侦查员发现国民党士兵把这里包围,并挨家挨户的搜查。张体学率领队伍边打边撤,敌人来势凶猛,妄图把新四军一口吃掉。在敌人合围尚未合拢时,张体学和战士们迅速抢占制高点,边打边撤,突出重围,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安全转移至西边深山里的一个隐蔽的天然山洞。
640.jpg
面对敌人凶残地进攻,在后面掩护的三位新四军战士,毫无畏惧,沉着应战,在漆黑的夜里,边开枪边把敌人向东山吸引过去,100多号的国民党士兵形成包围圈向东包抄。三位战士见突围不成,就躲进附近的山洞内,继续与敌人周旋。围上来的敌人向洞内射击,由于洞口前有一巨石挡着,子弹打不进去,胆小怕死的敌人谁也不敢进洞抓人。

天亮后,敌人围着山洞开始喊话:“出来吧,躲在里面只有死路一条,再不出来就要放火烧死你们”。

“瞎了你们的狗眼,我们就是死,也绝不出来投降。”一位战士铿锵有力的回答。他们用向外发射仇恨的子弹回敬敌人。气急败坏的国民党营长恼羞成怒,指使士兵从附近搬来稻草、干柴放在洞口,想用烟熏逼出新四军战士。僵持一个多小时后,敌人开始点燃柴火,拿着衣服拼命往洞里煽风,浓烟滚滚,带着令人窒息的毒气直往洞里灌。不一会儿,三位战士被浓烟熏昏过去了。丧心病狂的敌人从洞里拖出三位新四军,捆住他们的双手。出洞后,冷风一吹,他们都苏醒了。长着鹰嘴鼻子、猴眼睛的敌营长假惺惺的说:“只要你们说出张体学的去向,我们就放了你们。”

“不知道!”三位战士异口同声的回答。铮铮铁汉,威武不屈。敌人知道这三个是硬骨头,撬不开他们的嘴,准备枪决。
“最后问一句,你们死前有什么要说的吗?”
“只有一个要求,让我们向北方家乡磕几个头。”敌营长答应了。三位战士向着北方、向着家乡(这三位战士都是北方人)齐刷刷的跪下来。“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齐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三位战士壮烈的牺牲了。

(二)
敌人撤退后,大家含泪埋葬了三位烈士,又回到太平十八堡。这次敌人突袭,引起了张体学政委的警觉,再联系前几次来此地十分秘密,但都遭到了敌人袭击。他感到奇怪,按理说这里是红色村庄,告密的可能性极小,那为什么敌人就像长了眼睛似的知道我们在这一带 活动的呢?张政委当即决定在太平十八堡红色堡垒户吴明玉家召开有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和堡垒户参加的秘密会议,专门研究此事。

640.jpg

“村里这几天有哪些人外出?还有哪些陌生人上山?”张体学开门见山的询问在座的诸位。

“这几天村里没有一个人外出,对个别有问题的人都进行了严密监控。”

“平时只有货郎担、卖豆腐的人来过。这几天货郎担没来,但卖豆腐的来了。”

“.......”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道。

张体学思考了一下,果断的说:“那就从卖豆腐的人身上寻找突破口。”并做了详细的部署。

“豆腐!”“豆腐!”“卖豆腐......”第二天卖豆腐的人出现了。他一边慢慢的走,一边大声的吆喝。在村里转了二个小时后,来到路旁的一棵古树下,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一边装着解小便的样子,一边用手迅速从古树上的洞里掏出东西,若无其事地走到豆腐桶旁,用手倒弄几下,然后挑着豆腐桶往山下奔去。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在暗中盯梢的侦查员和埋伏在山上的战士们看得一清二楚。
640.jpg
警卫排李排长和战士们一拥而上,当场将这个卖豆腐的逮着,但从他身上没有搜出什么东西,桶里也只剩下几块没卖完的豆腐。李排长一不做二不休的将每块豆腐捏碎,果然从最后的一块豆腐中捏出一个用牛皮纸包着的情报。卖豆腐的见事情败露,为了隐瞒真相,趁大家放松警惕之时,咬毒自尽。

这下线索断了。在红色保垒户家,听完李排长的汇报,张体学陷入了沉思,他用眼睛瞄了桌上的情报上的字体,突然说:“有了。”他对大家说:“就从字体上找线索吧。你想,山里人都非常贫穷,老百姓几乎都是文盲,只有教书先生和有文化的人才能写出这么一笔漂亮的字来。”

提起教书先生,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在本地青林庵(寺庙)教书的刘先生,有的说情报上的字迹有点像是刘先生的字体。疑点重重。张体学感到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刘先生家一定有“鬼”。深思熟虑之后,想出一计。为了“调虎离山”,张政委一边派人请刘先生来十八堡商谈帮战士们补习文化课,一边派几名侦查员去刘先生家搜查。

这边,当地干部找来了刘先生,他瘦高个,40多岁,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腋下夹着课本儿,见人点头哈腰,活脱脱的一名“先生”。大家很客气与刘先生商谈补习文化课……

那边,侦查员们在青林庵(刘先生的住所)有重大收获,精明的侦察员在他床底下发现一个暗洞,从洞里搜出了一把匕首、一把手枪、子弹若干、地图,还有毒药丸(氰化钾)等。原来刘先生是潜伏特务。商谈完补习文化课事宜的刘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当他心惊肉跳的回家打开房门。

“不许动!”“举起手来!”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吼声四起,埋伏在门里门外的战士们一起围来,他吓得三魂出窍,翻起死鱼一样的眼睛,颤颤巍巍的举起双手说道:“别开枪,我投降。”束手就擒。

如今已是铁证如山。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供认不讳。这个隐蔽多年的国民党特务,把所有事情都老实交代了出来:
蒋介石非常明白大别山是战略十分敏感的部位,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因此,早就开始策划在大别山建立情报组织。因为鄂豫皖山峦起伏、纵横绵亘数百里,地理位置重要,面临长江天堑,横贯大别山腹地,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对此,国民党早就提前布局。在武汉特务机关专门训练班毕业后,他受军统派遣,隐姓埋名秘密潜伏大别山,以教书为掩护,建立情报网,搜集鄂豫皖三省共产党党政高级干部活动踪迹和新四军活动情况。为国民党提供各种情报。这些年,也不知传递了多少情报,干了多少坏事。当时山里人穷,为博得当地人的好感,他只象征性的收取一点点学费,对于家里贫穷的学生,甚至免费,还资助一些穷人,伪装得天衣无缝。因此,当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善人”。“狡兔三窟”,尽管他藏匿的手法多么精明,多么善于伪装,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

鉴于他犯下的罪行,同时,也因情况紧急,地方党组织决定对他就地枪决。当时,一名战士举起了枪,另一名战士说:“用锄头吧,节约一颗子弹打敌人。”那时的子弹是很金贵的,一名战士用从附近的一农户中借来的锄头打死了这名罪恶累累的特务。拔除了敌人埋藏在大别山红色根据地的一个钉子、一颗“毒瘤”。
国民党情报站被破获后,敌人再也摸不着我新四军的活动情况,太平山真正太平了,十八堡也真正成了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

(三)
1946年11月上旬,由于突围后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张体学在太平十八堡张婆岩村(今上汪宕村)与赵辛初、易鹏研究决定,派干仕区委书记干淑斌伪装赴南京,到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向周恩来副主席请示汇报中原突围后的大别山工作。张政委对干淑斌说:“由于半月以来已无机要人员,我们的电台隐藏起来了,与党中央及中原局失去了联系。这次找你来,就是要派你去南京,设法找到党中央驻南京办事处,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独二旅突围后的情况,接通大别山党组织与党中央的联系,带回党中央的指示,速去速回。”

640.jpg

干淑斌站起来说:“请首长放心,不管有多大困难,保证完成任务。”干淑斌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出发,一路见机行事,巧妙地躲过敌人的搜查和盘问,到达南京。在著名科学家干铎(广济县人)的帮助下,来到梅园新村报“军情”,得到了周副主席指示:“我已电告延安,说大别山派人来了。李先念同志带领五师主力已突围到了陕南,创立了根据地,我们胜利了。目前敌人十几万兵力压到了二旅身上,处境困难。你们要分散保存力量,依靠人民群众,以待时机,不能让敌人一网打尽。”回到大别山后,干淑斌向张体学政委作了详细的汇报。周副主席的指示,使战斗在鄂皖边的鄂东独二旅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力量受到极大鼓舞,明确了斗争方向,增强了坚持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党中央指示,张体学率新四军一行又踏上了征程,更艰巨的使命和战斗在召唤着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本版积分规则